7月18日,國新辦召開新聞發布會,介紹2025年上半年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。記者從會上獲悉,上半年我國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.4%,在一季度良好開局的基礎上展現出較強的韌性。
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謝少鋒表示,今年上半年,工業和信息化事業發展態勢良好,新型工業化加快推進,企業創新活力不斷釋放,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成效,呈現出“向穩、向新、向優”的特點,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
一是工業和信息化經濟運行平穩。主要經濟指標總量和增速穩步提升,上半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.4%,在一季度良好開局的基礎上展現出較強的韌性,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25.7%,基本保持穩定。加快推進“十四五”規劃重大工程項目建設,實施制造業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升級工程,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7.5%。加強惠企政策落實、優質企業培育和企業紓困幫扶,經營主體進一步發展壯大,前5個月,規上工業企業數量達到52萬戶,較2024年年底增加了8000多,規上制造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5.4%。以5G、人工智能大模型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迅速發展,數字產業完成業務收入同比增長9.3%,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了3.4個百分點。
二是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加速。創新應用成果加速落地,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陸兩棲滅火飛機AG600,獲頒中國民航局型號合格證與生產許可證。人形機器人訓練場和數據集落地運營,開源550多萬條訓練數據,加快在多領域下應用,工業機器人、服務機器人的產量同比分別增長35.6%和25.5%。科技成果轉化規模更加壯大,上半年,全國共登記技術合同近41萬件,成交額超過3萬億元,同比增長14.2%。產業創新平臺建設持續推進,截至6月底,建成了33家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,241家中試平臺納入重點培育庫。人工智能賦能作用持續加強,我國培育并開源的人工智能大模型,加快在電子、原材料、消費品等行業應用,形成一批新模式新業態。AI手機、AI電腦、AI眼鏡等人工智能終端已超百款,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。
三是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持續加快。著力調整產業結構,推動高端產業發展。上半年,規上裝備制造業增加值拉動全部規上工業增長3.4個百分點,占全部規上工業的35.5%,較去年提高了0.9個百分點。規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.5%,對全部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23.3%。數字化轉型加速推進,新確定了26個試點城市,開展第二批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,新支持35個試點城市,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。在電子信息、電力裝備、輕工、石化化工、鋼鐵、有色金屬、建材等行業,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行動。工業綠色低碳發展成效顯著,持續培育綠色發展新動能,國家層面綠色工廠產值占制造業總產值超過20%,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持續下降。行業治理取得積極進展,17家整車企業作出了“支付賬期不超過60天”的承諾,鋼鐵、水泥行業企業效益有所改善,光伏行業總體技術水平穩步提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