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18日,國新辦召開新聞發布會,介紹2025年上半年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。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、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陶青表示,今年上半年,我國裝備制造業延續較好增勢,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5.5%,充分發揮了工業發展“穩定器”的作用,呈現“量質齊升、向優向新”發展態勢。
陶青介紹,從行業整體情況看:生產利潤增勢良好。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.2%,拉動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長3.4個百分點。1—5月,裝備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7.2%,拉動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增長2.4個百分點。重點產品產銷兩旺。多數重點監測產品產量同比增長,其中,鐵路客貨車輛、包裝專用設備、充電樁等產品均實現了較快增長。5個行業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(PPI)累計降幅較1—5月收窄或持平,裝備制造業出口價格指數連續兩個月回升。重點行業投資向好。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、汽車、通用設備等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實現兩位數增長。在“兩新”政策加力擴圍帶動下,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7.3%,增速高于全國固定資產投資14.5個百分點,對全部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6%。
陶青表示,上半年,國內重點技術攻關產品捷報頻傳,“上天翻山入海”盡顯高質量發展活力。
航空裝備“飛”出發展新高度。大型水陸兩棲滅火飛機AG600取得中國民航局型號合格證與生產許可證,首個自主研制的電動型載人飛艇AS700D完成科研首飛。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產品信息系統備案企業達809家,產品超過374萬架,在應急救援、農林植保、物流配送等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。
汽車產業保持增長“加速度”。上半年,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562.1萬輛和1565.3萬輛,同比分別增長12.5%和11.4%。其中,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96.8萬輛和693.7萬輛,同比分別增長41.4%和40.3%,新車銷量占比達44.3%,累計出口106萬輛,同比增長75.2%。
船舶工業錨定發展“新刻度”。上半年,國產首艘大型郵輪“愛達·魔都號”接待游客超47萬人,第二艘大型郵輪“愛達·花城號”順利起浮,整體建造進度達78%,國內首制16000標箱(TEU)甲醇雙燃料集裝箱船交付。造船完工量、新接訂單量、手持訂單量以載重噸計分別占全球51.7%、68.3%和64.9%。
在談到下一步工作時,陶青表示,工信部將重點抓好兩大行動,推動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:一是實施新一輪穩增長行動。近期將印發機械、汽車、電力裝備等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,提升優質供給能力,優化行業發展環境,推動行業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。二是實施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行動。印發汽車行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,落實機械和電力裝備兩個行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、綠色航空和船舶制造業綠色發展綱要,加快發展智能裝備、梯度培育智能工廠、建設智慧服務場景,持續提升裝備制造數智化、綠色化水平。
(來源:中國電子報)